7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协助组织开展2020年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持续强化农业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立足西宁能源实际,积极谋划和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实施碳达峰行动。积极创建绿色商场,推广绿色产品和服务、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引导绿色消费。
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助力我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升全市绿色发展水平。引导、鼓励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为应对极端高温天气,经雅典市政府批准,气候专家莱尼奥米里维利即将担任该市第一名首席高温事务官员。
东部埃维亚岛3日燃起林火,当地多个村庄居民疏散。仅8月以来,欧洲就有多国遭遇野火。2020年希腊被野火焚烧的土地面积约为1万公顷。她说,增进各方对高温天气的了解、保护弱势群体、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城市绿化等是当前应该采取的措施,并呼吁为应对高温和相关气候问题增加投资、加强国际合作。
8月2日,罗全国多地气温创历史新高。意大利多地近日也遭受了高温等一系列极端天气困扰。
在经历多日极端高温天气后,希腊首都雅典北部山地3日火情严重,导致数千名居民撤离。7月下旬,意大利撒丁岛的野火持续燃烧数日,导致至少1500名居民撤离,约2万公顷土地被焚烧,当地政府随即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发生多起火情,其中4日在古奥林匹亚地区出现的火情尤为引人关注。罗国家气象局局长埃莱娜马泰埃斯库说,受北非高温气流影响,8月上半月南欧和东南欧大部分地区将延续酷热天气
近日,银河金汇沣西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资产支持专项计划项目取得上交所无异议函,标志着全国首单绿色碳中和基础设施类REITs正式获批,这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创新绿色金融又一成果,为新区绿色发展再添新动力。地热能供热没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及其他污染气体排放,对促进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公司采用的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清洁供热系统技术,符合政策支持,具有取热不取水、取热持续稳定、地热恢复快、环境影响小等特点。据了解,基础设施类REITs是存量基础设施项目以募集基金形式进行融资的一种金融工具,既有利于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回收资金用于新项目建设,也有利于促进资金脱虚向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效率。
该项目原始权益人为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中国银河证券担任项目总协调人、财务顾问和销售机构,银河金汇作为专项计划管理人,融资期限为3+3+3+3+3+3年,注册资金总规模9.45亿元北京8月9日电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9日发布称,2021年7月,北京市PM2.5月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历史最优,7月全月的优良天数26天,优良天数比率83.9%,在历年7月份中首次突破80%。
此外,2021年1月至7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优水平。移动源治理方面持续升级,今年北京市发布了京6B车用汽柴油标准,加严汽油烯烃、柴油多环芳烃等成分限值,从源头促使机动车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减排10%至30%。
据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聚焦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扬尘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方面,北京市严把源头关,利用科技溯源监管,对全市34个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区完成两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走航监测,建立监测-通报-溯源整改提升闭环监管机制。在精细化治理扬尘污染上,北京市推行搅拌站绿色生产,全市在产的100家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完成密闭化改造78个,在朝阳区试点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通过公转铁绿色运输砂石63.5万吨、水泥27.3万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除PM2.5外,今年7月,其他三项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月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14微克/立方米,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最低值,臭氧污染也明显改善。这也是继今年5月的20微克/立方米、6月的18微克/立方米后,连续第三个月刷新单月历史最低纪录移动源治理方面持续升级,今年北京市发布了京6B车用汽柴油标准,加严汽油烯烃、柴油多环芳烃等成分限值,从源头促使机动车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物减排10%至30%。
据介绍,今年以来,北京市聚焦移动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扬尘等重点领域,持续深入开展一微克行动,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北京8月9日电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9日发布称,2021年7月,北京市PM2.5月均浓度16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历史最优,7月全月的优良天数26天,优良天数比率83.9%,在历年7月份中首次突破80%。
这也是继今年5月的20微克/立方米、6月的18微克/立方米后,连续第三个月刷新单月历史最低纪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除PM2.5外,今年7月,其他三项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月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2微克/立方米、14微克/立方米,均为有监测记录以来单月最低值,臭氧污染也明显改善。
在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方面,北京市严把源头关,利用科技溯源监管,对全市34个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区完成两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走航监测,建立监测-通报-溯源整改提升闭环监管机制。在精细化治理扬尘污染上,北京市推行搅拌站绿色生产,全市在产的100家混凝土搅拌站全部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完成密闭化改造78个,在朝阳区试点新能源混凝土搅拌车,通过公转铁绿色运输砂石63.5万吨、水泥27.3万吨。
此外,2021年1月至7月,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3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最优水平生态生活建设重点工程 10 项,投资 233.83 亿元。全市危险废物焚烧填埋处置能力达到 40 万吨 / 年,全市 95% 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5% 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集散交易加工中心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 85% 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关于 十四五 期间控制煤炭消费增量的任务,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排污许可证应当全部载明土壤污染防治义务,至少完成 1 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
其中: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27 项,投资 682.91 亿元。联动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共同实施 PM2.5 和臭氧浓度 双控双减 ,建立固定源、移动源、面源精细化排放清单管理制度,联合制定区域重点污染物控制目标。
根据规划,苏州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空间格局、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倡导生态生活、弘扬生态文化,充分融入美丽长三角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让 美丽苏州 成为 强富美高 最直接最可感的实践范本,谱写 美丽中国 苏州范本。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深入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全市林木覆盖率稳定在 20.5% 以上。
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工程 2 项,投资 0.36 亿元。生态经济建设重点工程 17 项,投资 116.37 亿元。
阳澄湖湖体水质总体达到Ⅳ类,确保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为Ⅱ类,主要通江支流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按照规划,到 2025 年,苏州将聚焦六大体系建设,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美丽苏州 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规划明确,到 2025 年,京杭运河跨界断面、太浦河水质稳定在Ⅲ类,淀山湖、元荡、汾湖水质持续改善。苏州全市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污染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全社会风尚,生态文化素养明显提升,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最美窗口。
全面推进城镇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加快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全面开展整治 小散乱 排水、整治阳台和单位内部排水,到 2025 年,改造 1000 个雨污混接点,全面完成老城(镇)区、老小区、工业企业和单位内部雨污分流改造,城镇新区必须全部规划、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全市建设污水收集输送管网 300 公里以上,更新 100 公里。太湖湖体(苏州辖区)水质总体达到Ⅳ类,流域重点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发生大面积湖泛。
日前,《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1-2025 年)》正式发布,苏州将针对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生活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主要规划措施,提出重点工程项目56项,总投资 1033.47亿元其中: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27 项,投资 682.91 亿元。
全面完成国家和省关于 十四五 期间控制煤炭消费增量的任务,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排污许可证应当全部载明土壤污染防治义务,至少完成 1 次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苏州全市空间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污染排放总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成为全社会风尚,生态文化素养明显提升,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最美窗口。